南海区四平台开启“互联网+”普法新矩阵

发布时间:2015-10-16 17:09 来源:市司法局 【字体:

  9月1日至15日,由区司法局和区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南海区职工普法万人大行动法律知识竞赛”通过南海区微信法律知识竞赛平台正式上线。活动期间,共有超过25万人次参与答题,点击量超过25.5万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南海区普法办立足法治宣传职能,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积极开拓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促进互联网与培养公众法治意识深度融合,破解普法工作局限性,拓宽普法受众面、增强法治宣传工作实效,推动我区法治文化氛围全面提升。

  一、户外LED平台,提升法治文化注入率

  走在南海区大型主干道上,抬头看去,大大小小的户外LED宣传屏比比皆是。户外法治宣传借助互联网载体,从过去的宣传栏、标语横幅、立柱灯牌,拓展到了能够 “吸引眼球”的户外LED平台,法治宣传的载体更加丰富,各区直部门所制作的形式灵活、内容生动的法治宣传语、动漫、短片,通过区内643个LED宣传屏,向过往的群众传输法治文化。

  二、网络平台,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

  网络已成为目前资讯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是南海区扩大普法覆盖面重要手段。南海区各镇(街道)、区直部门,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公示日常工作相关信息,做到政务公开;另一方面,落实本部门法治宣传职能,开展法治宣传。如区公安分局的“警事要闻”、区法院的“公众普法”、区工商局的“消费维权”、“消费警示”专栏,对本部门所处理、涉及的案例,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破除靠条文式的宣讲,以生动的现实事例吸引群众,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向群众普法;又如区司法局的“南海区法律知识竞赛网”,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题目,并设置适当的奖励,有效提高公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全区公民的法治意识。

  三、微博平台,促进普法信息快速传播

  微博平台具有扩散速度快的特点,交互性强的特点,普法信息当天发出,人们可以及时分享,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起关注并传播。群众已然置身“微时代”,“掌上学法”、“快餐式学法”的特点,要求普法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在此过程中,我区产生出一批推送内容具有部门、地方特色的“微博大V”,很好地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工作制的要求。如区总工会微博的“法读本”专栏,通过对《劳动合同法》相关法条、案例的解读,向公众传播与职工利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又如区政府新闻办的“南海发布”微博,通过发布各镇(街道)、区直部门所提供的法治宣传信息,向超过一百万粉丝传播、解读最新的法律法规、案例,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对我区构筑“大普法”格局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四、微信平台,构筑全区大普法格局

  突破当前法治宣传工作的局限性,要求我们必须要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开拓普法新平台。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我区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工作制,构筑大普法格局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南海发布”、“南海公安”、“南海食安”、“南检廉洁之友”等微信公众号,在推送信息内容上紧贴群众生活,有地方特色,有原创性,吸引了众多粉丝,具有较好的社会口碑。南海区微信法律知识竞赛平台是区普法办对运用微信开展法治宣传工作的大胆探索,利用微信朋友圈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有效激发公众的学法热情,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和形式新颖的学法、答题方式,提高群众参与率,拓宽广大市民的学法渠道,让法律知识的学与用更加“接地气”。微信版法律知识竞赛上线以来,“南海司法”微信公众号收获粉丝数量超过21000人,参赛人群做到了全覆盖。

  当今是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普法工作也须与时俱进。破解送法“最后一公里”问题,运用“互联网+法治宣传”思维,就是重要解决之道。从宣传栏,横幅展板,再到户外大型LED、网络、微博、微信,南海区在坚持完善传统普法载体的同时,积极创新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多元化普法平台,打造出南海普法宣传的新矩阵,使普法工作更加便捷、更有效率。“互联网+法治宣传”,已经成为了我区开展“法律六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在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中,区普法办将进一步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不断整合资源,加大相关投入,为公众打造出一系列的学法、用法平台,在社会上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为“法治南海”建设添砖加瓦。(南海区司法局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