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四个环节 深化农村普法

发布时间:2005-04-29 10:18 来源: 【字体:

  
河北省沧州市普法办公室

  “四五”普法以来,我市狠抓四个环节,下大气力推进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在深化和发展上作文章,使农民群众这个普法“大头”普遍受到了法制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找准切入点,开拓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思路
  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的成效如何,绝大部分取决于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这项工作所持的态度,是积极参与还是消极应对。作为普法主管机关,要调整工作思路,不局限于每年下乡宣传几次,搞几项活动上,而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调动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四五”普法以来,我市不断探索,大胆尝试,针对新时期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力求找准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切入点,作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围绕农村的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以实际行动赢得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农村的中心工作较多,如计划生育、农业税收缴、土地使用登记、社会治安整治等,这些中心工作在农村影响大,涉及面广,与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工作形象,影响中心工作的完成。在推行这些工作时,各县(市、区)普法办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抓住有利时机,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和重点村庄,适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如农业税征收期间,就重点宣传《税收征收管理法》、税费改革有关政策;春冬两闲突出计划生育工作时,就重点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村委会换届选举期间,就重点宣传《村委会组织法》、《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四五”普法来,全市普法主管机关为配合中心工作下乡宣传1086场次,发放宣传单、明白纸260万份,录制磁带560盒,张贴挂图5700多张。基层普法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动了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而且使干部群众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乡镇一级党委、政府认识到普法教育能够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非可有可无;使基层干部群众认识到普法教育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是自己的参谋助手。这样一来,乡镇领导和农村干部群众认识了普法工作的重要性,便会重视支持普法工作并自觉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来。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和带动农村干部群众自觉学法用法。在农村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我市注重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作用,广泛争取有志之士参加普法队伍,给他们颁发聘书,聘请他们为普法宣传员,让他们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引导农村干部群众自觉学法用法。如在农村普法工作中,充分调动“五老”、“五员”的学法积极性,“五老”即: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大辈儿;“五员”即:党员、团员、人民调解员、普法联络员、少先队员,让他们现身说法,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除此以外,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执法人员、乡镇司法所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使他们办案执法的过程也成为法制宣传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全市共聘请业余普法宣传员17560名,通过他们的义务普法、引导、影响和带动,农村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热情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3、普法宣传的内容符合农村实际,适合农民群众的“口味”。“四五”普法伊始,我市就建立了“普法形势分析制度”,每季度对全市农村普法形式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普法工作重点。全市普法人员不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处境和需求,知道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权益保障、增加收入、劳动务工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几年来,我们针对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需求、在广大农村着重抓了以下五大类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一是农村民主政治类的法律知识,包括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二是维护稳定类的法律知识,包括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信访条例等;三是民事经济类的法律知识,包括民法、婚姻法、税法、合同法、劳动法及各种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四是基本国策类的法律知识,包括土地管理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五是农业生产类的法律知识,包括农业法、土地承包法、农技推广法等。这些内容农民群众需要,所以也主动接受,普法效果较好。
  二、把握结合点,探索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方法
  搞好农村的普法依法治理,仅有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普法宣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好的载体、好的形式,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几年来,我们不断摸索,总结出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十个最佳结合点:
  一是结合会议,搞好主动宣传。无论是乡里还是村里,每年都要召开几次较大的会议,普法工作人员争取领导的支持,结合会议内容搞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不仅能起到以会代训的作用,而且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召开村委会换届选举会议时,就适时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召开计划生育会议时,就适时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二是结合集中培训,搞好系统宣传。在举办村委会主任培训班、民调主任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时,邀请有关法律人员到培训班讲课,系统讲解法律知识。几年来,举办各种类型的法律培训班1930场次,受教育人数达92000余人。
  三是结合农村赶集,搞好群体宣传。在农村,农民赶集已形成习惯,利用赶大集的机会向群众宣传农村常用的法律法规是最佳时机,群众也比较欢迎。几年来,利用集日发放宣传单2186000余份,发放普法小册子43400余册,散发普法宣画11600多幅。
  四是结合纠纷调解,搞好入户宣传。农村中围绕土地承包、邻里关系、老人赡养、婚丧嫁娶等问题,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在调节这些纠纷时讲解有关法律知识,不仅能够顺利平息纠纷,而且还能给当事人上一堂法律课,一举两得。
  五是结合新法的颁布实施,搞好及时宣传。如2001年,各县(市)及时宣传了新修订的《婚姻法》;2002年宣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2003年配合“非典”的防治宣传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重点宣传了《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活动的开展,使新的法律法规一经颁布实施就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六是结合新闻媒体,搞好覆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覆盖面广、宣传效果好的特点,坚持在县级电台、县级电视台开办法制专题栏目。“四五”普法以来,吴桥、任丘、青县等地在电视台开办了“法律问答”、“以案说法”等栏目,截止目前,各法制栏目已累计播出900多期。另外,根据不同时期的宣传重点,滚动播放字幕、发表电视讲话或举办电视讲座。如“非典”期间,各县(市)就连续2个月在电视台以字幕形式播放“非典”防治法律知识;“禽流感”期间,就利用2周时间发表电视讲话,宣传《动物防疫法》;今年6月份,为配合《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利用1个月的时间各县(市)电视台都开办了“行政许可法专题讲座”,效果很好。
  七是结合文艺活动,搞好形象宣传。每年的春冬农闲季节或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农村常有文化娱乐活动,县(市、区)普法办适时加以指导,为他们提供法制节目素材,组织他们上县城、进乡村巡回演出带有法制内容的文艺节目。这种形式生动形象、寓教于乐,群众能够理解接受,所以深受群众欢迎。除农闲或重大节日外,我市还组织文艺宣传队在夏季晚上群众休闲纳凉时进行消夏文艺演出,也相当受欢迎。“四五”普法以来,共演出文艺节目2160多场次,受教育群众达320万人。
  八是结合调查研究,搞好重点宣传。“四五”普法以来,我市不断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普法工作形势,然后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宣传。如2000年以来吴桥县组织专题调研,查清矛盾纠纷总数为1543起,其中宅基纠纷396起,占总数的25.8%;赡养纠纷219起,占总数的14.2%。经分析发现,宅基和赡养两类纠纷比较突出,为此他们就重点开展土地管理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另据调查了解,目前由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农民对土地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由此潜伏着很多的土地矛盾纠纷,所以各地就采取多种方式重点开展土地承包法的宣传教育,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
  九是结合相关部门的工作,搞好互动宣传。在目前的体制下,主管基层工作的部门很多,有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部门,有抓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部门,有抓村民自治的民政部门,有抓农村合作经济的农经部门。这些部门所抓工作,虽然各有侧重,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离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党的政策。所以我们在搞农村普法依法治理时,就与多个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如我们与农业部门联合,宣传农业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与计生部门联合,宣传计划生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土地部门联合,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十是结合信访工作,搞好耐心宣传。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信访案件逐渐增多。针对这些情况,各地对群众普遍模糊不清的问题反复进行宣传。如针对部分群众思想上存在的“不上访大闹不解决实际问题”的错误认识,反复宣传《治安管理条例》、《信访条例》、《刑法》等法律法规,让当事群众了解上访的途径和方式,教育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群众对上访的程序、对自己的权利义务清楚了,缠访、闹访的现象便减少了。又如吴桥县普法办针对速生杨树苗合同纠纷上方的系,让群众明白市场经济确立后,有些事项,如合同的签订和旅行,政府是不能包办和代替的,而应由市场解决或委托中介组织办理。通过宣传,群众的认识提高了,因经济纠纷而上访闹事的逐渐减少。
  三、着眼关键点,建立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运作机制,是保证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化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所在。为此,“四五”普法以来我们不断建立、完善和创新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机制,使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组织,形成普法依法治理的网络化格局。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普法网络,从领导小组到主管部门,从普法骨干到普法联络员、家庭代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领导有力、左右配合、上下协调的“宝塔式”普法网络,建立“党政推动、社会发动、市场驱动、城乡联动”的“四动”机制。目前,全市共有各种普法组织8702个,普法骨干113856人,形成了纵向成线、横向成面、纵横成网、点面结合的普法依法治理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首先是在基层实行五层责任制,即县与乡镇签订责任书,乡镇与村签订责任书,村与村干部签订责任书,包片负责人或包村干部与普法骨干签订责任书,普法骨干与所包农户签订责任书。这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其次是实行学法五到人,即学法用法落实到人、流动人口学法承包到人、重点户、重点人学法责任到人,遵纪守法确定到人,奖惩责任具体到人。
  三是健全完善一系列制度措施。如两委成员任前培训制度、普法联络员制度、家庭代表制度、普法骨干学习培训制度等。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落实有措施、档案有纪录,确保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四、抓好示范点,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任何工作都是循序渐进的,普法工作也是如此。在农村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各县(市、区)采取先培育试点,再运用典型指导全面的工作方法,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培养好的典型,对不同类型的典型进行分类指导,提高典型经验的指导价值和带动作用。如吴桥县铁城镇双刘店村文艺宣传活动很是红火,远近闻名,针对这一情况,县普法办适当给以指导、帮助,为其提供法律素材,使其演出的节目带有法制内容,成为全县第一支法制文艺宣传队。然后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使其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精神文明示范村。在双刘店村的影响带动下,现在吴桥县共有法制文艺宣传队66个,这些宣传队成为农村普法的主力军。又如吴桥县杨寺乡刘葡萄村实行家庭代表制度,每户选出一名家庭成员作为该家庭的代表,家庭代表不仅是带领全家发家致富的领头人,也是该户的法律明白人,县里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在全县予以推广,现在“家庭代表”制度已在该县广泛推行。再如,吴桥沟店铺乡司法所在调解民事纠纷和推行中心工作中开展普法教育,效果明显。他们就抓住契机,今年4月份吴桥县在沟店铺乡召开了农村普法工作现场会,使其经验在全县推广。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中,我市也是运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方法,首先确立了献县小屯村、任丘市情况,耐心向当事群众宣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宣传政府与市场的关宣传了《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道路张施村、黄骅市白庄村为市级试点村,各县(市、区)也分别确定了试点。由于措施得当,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力争年内全市20%的村庄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要求。
  “四五”普法以来,我市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遵纪守法意识、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民主参政意识大大提高,拓宽了民主决策的渠道;民事纠纷日趋减少,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幅提高,加快了小康建设的步伐。这些都为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当前农村普法工作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诸如少数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普法依法治理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个别群众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要民主,不要法制的现象仍然存在。再是由于财力所限,对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投入还很有限,不能满足正常的工作需要,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困难,加大力度,力争普法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

                                                                          (摘自河北法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