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起来的非现场执法监管模式:佛山大力推动无人机执法

发布时间:2022-11-09 09:37 来源:佛山市司法局 【字体:

  为解决执法巡查覆盖面不足、一线巡查人力需求大、行政成本投入偏高等问题,佛山积极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执法监管方式,--无人机执法。无人机执法已在全市五区推广应用。

  2021年,南海区率先搭建了“空天地”一体化治理体系,以丹灶镇为试点,探索以低空无人机智能遥感网为全镇城管、国土、环保等部门提供无人机智能巡检与智能识别服务,全力推进无人机在行政执法领域的深度应用,解决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

  南海区桂城街道、里水镇等镇街借助无人机高效开展巡检工作。今年11月,桂城综合行政执法办执法人员组织施工队,对夏西社区一处宅基地楼顶新增违法加建开展拆除行动。据悉,夏西社区一宅基地屋主利用修葺搭排栅围蔽遮挡之便,在楼顶加建一间房间。但由于该房屋有人正常居住使用,对调查取证带来一定困难。对此,执法人员通过“天眼”无人机巡查进行高空拍照取证。

  伴随着螺旋桨发出的嗡嗡声,一架无人机快速飞升,全方位巡查取证,将高清图片和视频影像资料即时传输到执法设备中,让违法建设无处可藏。确定违建事实后,执法人员对当事人派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最后,

  执法人员组织施工队,对该违建开展拆除行动,且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损失。

  当前,顺德正严厉打击违建行为,在推进违建“零增量”的治理过程中,运用新科技辅助巡查手段,用“鹰眼”让违建无所遁形。在大良逢沙堤围附近,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正在用“鹰眼”无人机进行航拍对比,通过无人机对建筑物进行高空拍摄,并和早前的相片进行比对,就能发现是否存在违建情况。自去年6月起,顺德提出违建“零增量”治理工作,区城管执法局坚持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加强监督的原则,推进查违工作,启动立体式管控手段,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三位一体的监控管理体系,截至目前,顺德区城管执法局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不少于30次的无人机巡查,全区布控1734个点位进行管控,有效遏制了违建行为。

  与此同时,顺德区北滘镇巧用科技手段助力执法,率先引入“天眼”无人机开展动态巡查,通过分析对比影像图,排查涉水违建。针对摸排的建筑物进行分门别类,坚持问题导向,研究提出处置意见,有序处置河岸违法建设。

  不仅如此,在禅城、高明、三水的城市管理中,无人机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年4月,高明区首个无人机执法中队在荷城街道组建成立,主要是利用高清航测相机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区域内涉嫌违法建设的建筑物进行监测。希望通过无人机巡查的方式,实现全天候、无死角、多领域巡查。

  佛山推动无人机精细化执法监管模式有几个突出的亮点:一是专业化。利用了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卫星遥感的“天上看”,无人机和高位视频的“空中拍”,以及地面视频、物联感知设备和二维码的“地上巡”,专业化科技化水平比较高,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效率。二是集约化。无人机在行政执法中应用,经常会出现各部门“重复建设”的问题,通过政府治理的创新,依托镇街综合执法改革,开展集约化建设,大大节约了行政资源。三是规范化。出台规范应用无人机开展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通过制度化的设计,规范无人机在行政执法中的应用,确保新技术的应用得到法治保障。

  目前,无人机在佛山的应用场景已覆盖违建查处、环境治理、应急管理、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借助科技手段,创新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无人机正在逐步助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天上看、地上查”,全方位全天候强化监控,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让违法行为“无所遁形”,让执法工作更加精准有效,更有助于“防微杜渐”,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随着全省非现场执法工作的不断推进,充分利用便利、精准、高效的监管方式,及时采用柔性执法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教育、提醒,让市场主体感受到行政执法的温度,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执法监督.jpg

无人机执法现场

执法监督1.png

无人机拍摄违建现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