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司法局201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3-02-02 15:18 来源:市司法局 【字体:
    2012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以“三打两建”、“创文”、“十八大维稳安保”等专项工作,带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工作总结
    (一)围绕中心大局,积极开展基层司法行政“三进”、“三打两建”等专项行动
    今年以来,省司法厅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了基层司法行政“三进”工作(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市局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8大项重点工作任务,并分解成25项具体的指标要求,和?个项目化任务,逐项落实了责任单位。同时,为把“三进”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借助“三进”工作这个平台,在全市推行了“红绿牌检查警示考核”工作制度,三个考评小组定期对4个区司法局、23个镇街司法所进行检查,发放红绿牌。各区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在工作方法、措施上不断创新,有效地推进了全市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一年来,共对全市23个司法所进行了4次考评,有效的促进了全市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使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律师公证等工作在基层真正凸显职能,发挥作用,做到便民、惠民、利民,为创建“幸福村居”、创建“平安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打两建”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发挥职能优势,将“三打两建”任务分内外两块,对内涉及到律师、公证、监所等领域的打假和相应的诚信、监管体系建设,对外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打击制假售假、欺行霸市专项行动。根据省厅的要求,开展了以“三打两建”为主题的“一打二查三服务四创建”十大专项活动,加强对“三打”案件律师代理和辩护工作的指导,及时调处“三打两建”行动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打击“假律师”,在监所进行“三打”案件线索排查;通过举办法治讲座、系列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继续完善律师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公证行业、司法鉴定行业信用体系创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今年10月份,我市律师共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220次,通过工商联搭建的平台为企业服务965次,为镇街、村居(社区)群众开展"三打两建"普法教育755人次,参与政府职能部门"三打两建"专项行动45次,参与镇街政府"三打两建"信访接待活动36次,律师辩护、代理"三打"案件106件。公证处对涉及“三打两建”的保全证据公证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上门服务、优先出证,提高“三打”效率。全市公证处共办理涉嫌商标、专利侵权产品的网页保全,涉嫌商标、专利侵权产品的购买行为和现场监督的证据保全公证170多件。禅城公证处在受理一家著名食品生产企业办理购买涉嫌侵犯其食品包装注册商标权的保全证据公证时,当了解到涉嫌侵犯其食品包装注册商标权的食品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广州、佛山等城市市场上大量销售时,迅速开通绿色通道,分两组人员,利用星期六、日时间不辞辛劳地前往上述城市办理证据保全公证,及时固定了涉嫌制假售假行为和侵权证据,为增强查处制假售假行为提高证据效力,赢得了该企业的好评。企业为公证处送上感谢信和锦旗。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升法制宣传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一是“法律六进”活动不断深化。我市出台《佛山市“657”普法(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在“六五”普法期间,全市各地、各部门力争通过2—4年的努力,打造70个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普法教育品牌,形成一批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法治文化精品,以品牌扩大影响,提升普法品位。全市司法性行政机关以“三进”、“三打两建”活动为载体,深入村(居)、学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市普法办主办的佛山法律讲坛,结合市民生活当中遇到的网购、物业管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积极邀请律师、法官开讲座、办论坛,至今已有固定的听众粉丝,取得了想好的宣传效果。二是法制宣传阵地特色凸显。以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流的法治建设硬环境。建设了一批有特色、有品味的法治文化公园、长廊、广场。市普法办在广佛地铁上滚动播放普法公益宣传片,开通“普法快线”,桂城、祖庙、季华园站等7个黄金站点的站台上树起了大幅普法公益平面广告灯箱。还积极微博、手机短信等新载体、新形式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市普法办联合市委宣传部等7部门下发了《关于“六五”普法期间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受到省厅的肯定。四是基层民主法治根基夯实。不断加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力度,修订完善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标准,完善了考核细则,规范了创建流程。一年来全市共有?个村居社区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个村居社区被授予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
    (三)扩展人民调解领域,推动社会矛盾化解
    一是组织开展“夯实人民调解基础 全力排查化解矛盾”专项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人民调解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夯实人民调解基础 全力排查化解矛盾”专项活动,力求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机制建设、规范化建设、经费保障等六个方面使全是人民调解工作有质的进步。各区司法局根据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例如禅城区以组织开展“星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星级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南海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民间纠纷调解协会,招募志愿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专项活动开展以来,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截至10月底,全市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800多件。二是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11月19日至21日,市局举办了全市人民调解业务培训班,邀请了住建管理部门、法院、律师所等部门的领导、专家专题讲授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各区、镇街也通过集中授课、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人民调解员开展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今年,我市有5名人民调解员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我市获奖人数与广州市并列全省第一。三是大力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年初,市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我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针对我市物业纠纷多发易发的现状,我们主动加强与市住建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结合佛山实际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我市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着力构建住宅小区、村居、镇街三级物业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加强对市医调委工作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协调与法院、卫生、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公司等部门的联系,推动建立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市医调委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今年1至10月,共受理调解医疗纠纷56宗,调解成功47宗,在调8宗,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解决的1宗,索赔标的1800多万,调解后实际赔付180多万,收到感谢锦旗四面、感谢信三信,达到了人民群众满意,医疗机构满意的社会效果。今年以来,省司法厅、省法制办、市人大、市依法治市办等部门领导先后视察指导工作,广州增城、珠海、东莞、云浮等兄弟市同行也前来交流工作。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立起涵盖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劳资纠纷、物业管理纠纷等类型的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今年8月31日,全省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会议对我市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围绕“为民、惠民、利民”,进一步做好律师法律服务工作
    一是“律师法律服务进村居”活动向深层次迈进。全面加强对去年就开展的“律师法律服务进村居“活动的监督和指导,目前,全市759个村居已全部派驻律师,签约率100%,实现了“一村居一律师”的工作目标。据统计,自我市开展律师法律服务村居工作以来,驻村居律师共为村居解答法律咨询46857件(次),出具法律意见书3255件,审查合同8522件,参与矛盾纠纷调解8636宗,开展法律培训和讲座3463场,代理诉讼案件4021件。我市广大律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促进基层村务公开、规范管理、依法自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发现凭借律师法律服务村居工作平台的良好表现,律师制度、律师工作深入基层、深入民心,得到基层干群的支持和好评。
    二是大力推进律师所党支部与村居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今年5月,市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律师所党支部与村居党支部结对共建的通知》,积极探索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双重管理”,实现“三个全部”的目标(即党的组织全部建立、党的工作全部覆盖、党员组织关系全部接转),8月30日,全省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工作经验受到省厅、市委组织部的一致肯定。目前,禅城区有两家律师所与村居挂钩结对,南海区有9家律师所党支部与12个村居挂钩结对,顺德区7家律师所党支部与10个村居挂钩结对,三水区华法律师所党支部积极与村居挂钩结对为村居提供法律服务。律师服务村居工作结合党支部共建活动相得益彰,有效扩大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覆盖面。
    三是充分发挥律师在维稳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市律师协会专门成立了维护社会稳定委员会,由政治意识强、大局观念强的党员律师组成,充分发挥律师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特殊作用。市局还与市信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的方案》,在全市实行市、区、镇街三级律师陪同领导接访制度。禅城区法律援助处成立了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队伍,进驻石湾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正确引导来访群众运用合法手段反映问题,努力化解纠纷平息纷争,防止纠纷扩大化和群体化,以合法维权的方式实现社会稳定,实现维权与维稳多方“共赢”。               
    四是全面加强对律师行业的管理。加强对“三打”案件律师辩护和代理工作的指导协调与监督力度,开展律师执业情况检查和行业内部自我排查工作,强化执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完善2010年就已建立的全市律师诚信系统,将律师及律师所基本情况,年度考核情况、获得奖励情况、受到惩戒信息以及律师所评级等信用信息全部在网站上公开。按照省司法厅的部署,积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合作,开展打击“假律师”专项活动。市司法局与市律师协会共收到举报职业公民代理和“假律师”案件8宗,外市律师在我市违法设点办公场所4处,非法法律咨询服务机构5家,非法活动人员16人。对经查实的为非律师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提供了便利行为的一家律师所和一名律师进行了行业处分。
    五是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年”主题活动。认真做好窗口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受理和指派以及法律援助信息宣传工作,最大限度地确保“12348”法律服务专线畅通,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打造“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三水区法律援助处今年以来对全区重点法律援助对象进行了排查摸底,为288个非低保家庭的经济困难户的750多名群众制作发放了《法律援助证》,既简化了审批手续又提高了法律援助部门的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审查,使得法律援助申请的困难标准与其它部门认定的困难标准相衔接。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佛山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检查、评估细则》,组织开展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活动,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监督管理、督促检查和定期评估,切实把好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关。加强宣传,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在一些特别节日如“全国助残日”、“三八妇女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法律援助及相关法律法规,市法律援助处还委托广州苏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了佛山市法律援助广告宣传片,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据统计,今年1-10月份,全市法律援助机构累计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947件,受援人7833人次;镇(街)法律援助工作站承办法律援助案件185件,受援人达913人,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34483人次,其中来访17333人次,来电17111人次,来信39人次。
    六是狠抓公证队伍建设和公证行业规范化管理。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和民生事项,除巩固办理大量继承、赠与、委托等传统民事公证外,还办理了高明沿江路以东(高明江滩)改造项目居民安置房抽签选房的现场监督公证等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公证活动,将矛盾纠纷和隐患提前化解。据统计,全市共办理各类公证89539件。深入开展“公证法律服务进社区”等便民利民活动,延伸公证触角,全年共开展公证社区服务活动13次,现场接受公证事项申请180多件,涉惠群众2000多人。进一步指导规范全市公证机构办理证据保全公证业务程序,积极与市区两级法院沟通,探讨研究解决证据保全公证的涉诉问题,规范全市公证机构对证据保全公证的办理,11月底市公证协会出台了《办理证据保全公证若干问题的业务指引》。全面加强对公证案件的考评监督,今年5月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市公证质量检查活动,在省司法厅组织的考核中,我市(未含顺德)公证质量考核平均分为37.68(满分40分),排在全省前茅。
    (五)加强特殊人群的管理与帮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及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学习,与市中院联合下发《佛山市涉及社区矫正的刑事案件庭前调查工作规程》,与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印发了《佛山市假释案件调查评估工作办法》(试行),制定庭前调查制度相关规程,逐步推进和规范我市涉及社区矫正的庭前调查评估工作。二是做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社区矫正人员法定不准出境等制度,理顺衔接、接收、报到、管理等各个环节程序,提高监管效果;全力推进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监控实时管理,截至9月底发放监控手机共777台;4月份,全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充分肯定了我市“规范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绩。三是进一步深化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矫治效果。在原来引入社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发展通过引进社工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工作。据统计,我市目前已有16家司法所有专业社工涉及社区矫正工作。积极开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消除社区矫正人员焦虑情绪,释放其心理压力,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落实帮扶措施,解决两类人员的实际困难,帮助其重新回归。如今年4月,大良街道通过协调社会工作局及社区,成功帮助一名“三无”刑满释放人员申请了临时救济,并通过劳动管理所为其找到了工作。勒流街道司法所协调民政部门成功将符合条件的1名刑释人员纳入低保对象。四是积极推动各镇(街)司法所逐步依托当地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安置基地。我市已累计依托企业建立安置基地或实体10个,安排工作15人。安置实体如禅城区祖庙街道炫映策划公司,顺德区均安镇、杏坛镇、伦教街道、勒流街道也分别与企业合作建立结对帮教基地。五是开发建设佛山市安置帮教综合管理平台,率先实现了安置帮教工作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联动平台,完整记录了刑释解教人员家庭情况、技能培训、就业意向、联系电话、约访方式等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帮困扶助工作,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截至2012年10月底,我市在册社区矫正人员1689人,其中管制1人,缓刑1462人,假释181人,暂予监外执行45人。我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2950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人员1261人,累计再犯罪6人,重新犯罪率为0.2%。截至11月初,全市在册刑释解教人员共3425人。其中刑满释放3179人,解除劳教246人。重点帮教对象101人。

- -